高瑞东等:超预期降息背后的三重考量

2023-06-14 02:00:34     来源 : 中新经纬

中新经纬6月13日电 题:超预期降息背后的三重考量

作者 高瑞 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、首席宏观经济学家


(相关资料图)

杨康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

6月13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,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,中标利率1.9%,上次为2.0%,下调10个bp。人民银行此次调降政策利率主要是出于稳预期、稳增长、稳信贷节奏的三重考量,也是对“加强逆周期调节,全力支持实体经济”的体现。

5月PMI数据公布后,经济持续超预期走弱,稳增长政策预期持续升温。6月9日,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消息,易纲行长在上海调研时强调,要“加强逆周期调节,全力支持实体经济”,这使得市场对降息预期再次加剧,近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也反映了这一情况。6月13日,央行公告显示,OMO利率下降10bp。

为何央行选择在此时降息?

第一,从内部来看,经济景气度持续下行,内外需求持续疲弱,亟待政策出台护航。从经济增长来看,经济动能持续走弱一般是构成降息的重要条件之一。今年一季度经济动能超预期走强后,4月以来急转直下,4月PMI为49.2%,5月进一步下降至48.8%,且供需两端均出现明显下降,对企业信贷需求形成明显抑制。

从通胀水平来看,今年以来我国CPI持续在低位震荡,PPI持续为负,CPI与PPI的持续走弱本身也与宏观经济景气持续下行有关。5月我国CPI同比为0.2%,PPI同比为-4.6%,且受基数效应影响,6月与7月仍存在继续走弱的风险。

第二,基数效应以及需求疲弱影响下,社融同比存在走弱压力,降息可以改善居民和企业预期,稳住信贷需求,托底经济增长。2022年5-6月,国内宏观经济正处于疫情冲击过后的复苏期,宏观政策加码发力,使得5-6月社融与信贷规模均超出季节性。而反观今年,宏观政策发力强度相较2022年有所减弱,并且经济弱复苏下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均不足,在“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”指引下,政策进一步加力的必要性在提升。

从结果来看,降息落地对企业与居民端信贷修复均是利好。企业端,降息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激发信贷需求;居民端,降息则可以改善居民预期,进一步刺激居民的中长期信贷需求。

第三,从外部来看,6月美联储加息或暂缓,为国内降息提供窗口。目前市场对美联储6月暂缓加息市场已形成一致预期,Fed数据显示,6月13日市场预期6月暂停加息的概率为81.5%。从2022年中国央行降息操作来看,就选择在美联储基准利率未做调整的8月。

第四,近期央行行长讲话强调“加强逆周期调节,全力支持实体经济”,反映出政策出台的迫切性在增强。

一方面,从历史上看,央行提及“加强逆周期调节”相关表述后,通常会出台一揽子政策,包括但不限于适时降准降息操作等。例如2019年下半年提及“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”后,9月央行全面降准0.5pct,11月下调MLF利率;2020年上半年,多次会议提及“加强逆周期调节”后,上半年两次下调MLF利率,并有三次降准(一次全面降准、两次定向降准)举措落地。

另一方面,易纲行长首提“全力支持实体经济”,与此前会议或报告中提到的“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、切实服务实体经济”等表态相比,力度明显增强,这表明在当前实体经济持续走弱的背景下,货币政策出台的必要性、紧迫性在上升。

此外,近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,为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释放了空间。6月8日,六大国有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,利率降幅因期限不同普遍落在5~15BP区间。6月12日,招行、浦发等11家股份制银行开始跟进,调降幅度与六大行基本相近。存款利率的下调为银行减轻负债端成本,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,为银行进一步合理让利实体经济拓展空间。

降息对市场有何影响?

理论上讲,降息无论对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均有利好。对于股票市场来讲,降息可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,改善企业的经营现金流,同时低利率环境还可以刺激公司投资和市场活动,改善市场风险偏好,短期内会对股市产生提振效应。

但从中长期来看,降息对股市的影响,还是取决于降息落地后,实体经济景气的改善程度。本次降息落地后,截至6月13日上午收盘,对政策与经济反应敏感的创业板指数上涨0.36%,万得全A上涨0.25%。

对于债券市场来讲,调降政策利率,可以引导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,从而打开国债收益率的下行空间。

前期在政策预期升温之下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开启了一波下行,从5月26日至6月12日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了5bp;6月13日降息公布后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下行,截至6月13日上午收盘,10Y国债活跃一路下行至2.6400%,再次下行4.4bp。

后续MLF与LPR会跟进调降吗?

逆回购OMO、中期借贷便利(MLF)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是央行针对不同期限和不同目标的利率调整工具,共同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体系。

其中,央行通过OMO和MLF利率释放货币政策信号,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并影响市场基准利率,最终传导至贷款等金融市场产品的利率。LPR则是贷款市场的基准利率,在MLF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的,再通过银行运用LPR定价影响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,共同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。

从此次降息的核心原因来看,在经济持续偏弱、需求不足的背景下,降息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

OMO短期政策利率调降后,MLF中长期利率跟随调整,从而引导LPR下调,更能够达到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。因此我们预期,伴随此次OMO(7D)降息,后续MLF及LPR利率大概率会跟随下调。

MLF方面,我们预计6月15日利率下调幅度在10bp左右。而在LPR方面,1年期、5年期以上LPR报价很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,即1年期LPR报价可能下调5个基点,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。

(中新经纬APP)

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,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,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。

责任编辑:任小玲
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(jwview)官方微信公众号。

标签:

推荐文章

X 关闭

最新资讯

X 关闭